材质:橡胶 | 适用范围:汽车、 电器、 门窗、 轴承、 泵、 气缸、 托辊、 水管、 化工管道、 阀门、 其他 | 性质:耐高温、 耐高压、 耐腐蚀、 耐磨损、 其他 |
品牌:台湾ZOE | 型号:16.00*2.40 | 截面形状:O型 |
作用:轴用密封 | 厚度:2.4mm | 内径:16mm |
外径:20.8mm | 样品或现货:现货 | 是否标准件:标准件 |
是否进口:是 | 使用温度:-60-250℃ | 使用压力:10-30MPa |
一般认为O形环密封件被挤压的越厉害(即变形相对于它的“挤压”状态),就会更紧的密封,其配合硬件之间更大的力 - 即液体,气体和干粉末无法阻止橡胶密封件和配合硬件之间的流动。当它不被挤压,具有高的压缩***变形(通常超过80%)的弹性体不再返回到它的原始未压缩的形状,然而,假设增加O形环上的挤压将导致一个更好的密封,这个想法可能并不总是正确的,这取决于其他因素。这些包括:
1、安装损坏:在安装过程中更有力地挤压O形圈时,就越有可能掐他们,就会有产生泄漏的可能。在40%,捏配合部件之间的O形环是难以避免的,而在25%的安装夹持下,实际上不需要。
2、交配硬件损坏:不挤压的量和保持挤压所需要的压缩载荷力之间是线性的。事实上,压缩负荷力上升超过30%的挤压快得多。 O形环需要几乎两年半倍负荷力来压缩到40%比它到25%。压缩载荷的这种水平可压扁或变形轻质或脆弱的配合部件。
3、O型圈材料:全氟弹性体和化合物与低伸长率(即,他们只舒展“到目前为止”)时,挤压超过30%的可能会破裂。其他材料能体验到加速压缩***变形,降低使用寿命在40%的挤压。
4、应用:虽然许多变量影响密封圈的形式,配合和功能,但最重要的参数是挤压的施用量。然而,由于这些数据表明,在理想的量挤压本身是受许多因素。我们不能假设,更多的挤压是更好的。其他因素也会导致O形环密封表现不佳,如热降解,化学相互作用,气体渗透,机械损伤如挤压或磨损,或弹性的低温损耗。在这些情况下,调整挤压的量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。
O型圈是构成机械密封最主要的元件,O型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密封的实用性能和寿命。因此,对他提出了一些要求:
O型圈对于气动执行器密封的效用
1、O型圈有多长的使用寿命:O型圈的使用寿命主要是由O型圈的材质和使用环境(温度、压力、介质等)决定的。O型圈按材质分主要为:丁腈橡胶O型圈、氟橡胶O型圈、硅橡胶O型圈、三元乙丙橡胶O型圈、氯丁橡胶O型圈、天然橡胶O型圈等。静态O型圈密封的使用寿命明显比动态O型圈密封的使用寿命要长的多,因为有的O型圈是套在轴上需要滑动或旋转密封的,这时O型圈的使用寿命就是由与o型圈相配合的槽及孔的配合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等因素决定。因此,O型圈的使用寿命很难给出确切的年限,使用不当O型圈的使用寿命可能1年或***,使用妥当,O型圈的使用寿命可能是3年、6年或更高。
2、O型圈压力与O型圈硬度关系:O型圈是因为材料的压缩应力而发挥密封作用。O型圈所承受的压力一般为35-350kg/c㎡(3.5-35MPa)。一般情况下,O型圈硬度越高,则O型圈承受的压力越大。O型圈的常规硬度为70+/-***(邵氏硬度),故高压密封系统应尽量选用较高硬度O型密封圈。O型圈实际使用中,若O型圈的硬度与使用环境不符,也将导致O型圈边缘被间隙咬伤;故液体或气体的压力越大、O型圈硬度越小,则O型圈边缘被间隙咬伤越严重;若O型圈压力超出极***,推荐使用档圈以免O型圈受到损伤。
3、O型圈简介:O型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圈,因其截面为O型,故称其为O型圈。O型圈又叫O型密封圈、O型橡胶圈、橡胶O型圈、O型密封件、O型环、O环、O形圈、O形密封件、橡胶O型圈、O型橡胶圈、O型垫圈等;在台资企业和日资企业中叫做O-Ring。静态条件下, O型密封圈能防止液体和气体介质的泄露;动态条件下, O型密封圈也能用作轴向往复运动和低速旋转运动的动态密封元件。
目前,模压制品的硫化方法主要有平板模压,传递模压和注射模压三种。平板模压法历史最为悠久,传递模压约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使用,而注射模压则是来自20世纪60年代起逐步由塑料工业进入橡胶工业的,当前发展趋势是逐步发展注压法,但由于各自适用的范围不同,三者并存并获得发展仍是现实。O型密封圈按其特点仍以平板模压为主要成型方法。
在模压硫化过程中,必须严格争取掌握硫化的温度、时间和压力,并随时注意硫化过程中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,进行相应处理,否则会造成产品欠硫或过硫。若采用自动控制系统,这整个硫化过程会自动记录和控制,以***产品会达到正硫化程度
硫化温度是橡胶O型圈发生硫化反应的基本条件之一,它直接影响到硫化速度和产品质量。硫化温度高,硫化速度快,生产效***;硫化温度低,硫化速度慢。硫化温度根据配方而定,其中最重要的是取决于胶种和所用硫化体系。天然橡胶***的硫化温度是一般为145-150℃,合成橡胶一般为150-180℃。通常按照确定的硫化温度通过实验确定硫化时间。通常温度的选择要适宜,既要***产品能快速高效的硫化熟,又要避免胶料在上模过程中的焦烧。通常根据产品的大小来调节温度和时间。产品越大,温度越低,时间越长,以***产品能充分的硫化到适宜的程度。
O型圈加工工艺对生胶可塑度有一定的要求,为了满足各项工艺性能,生胶需要塑炼。但多数合成橡胶在合成过程中控制了生胶的初始可塑度,可以不经过塑炼之结晶性混炼,除此之外,天然橡胶、硬丁晴橡胶、异戊二烯橡胶、丁苯橡胶等都需要进行适度的塑炼。
塑炼能降低橡胶的粘度,使配合剂容易混入。能改善橡胶的流变性能,减小口型膨胀和压延收缩,还能提高胶料的溶解性和成型粘着性。塑炼必须适度,过度的塑炼会降低硫化胶的强度、弹性、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能。可塑度主要根据混炼胶的工艺性能和制品的性能要求来确定,生胶塑炼一般在开放式炼胶机上进行,但也可以用密炼机进行塑炼。
在炼胶机上将各种配合剂与生胶压合制成混炼胶的过程称为混炼。混炼不单是生胶与配合剂的简单机械混合过程,而且是各组分进行浸润分散、吸附和结合并形成具有复杂网络结构的胶态分散体的物理-化学过程,实际上是一种橡胶改性过程
在整个橡胶加工过程中,混炼胶质量对胶料进一步加工和最终的成品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,混炼是最容易产生质量波动的工序之一。若混炼不好,胶料会出现配合剂分散不均、可塑度上下波动、甚至焦烧、喷霜等现象,导致硫化胶和成品性能下降。